“只在演出當天穿一次,之后便再也用不到了,扔了可惜,留著又無用。”六一兒童節來臨,許多幼兒園為慶祝,組織安排學生排演節目。為了表演的舞臺效果,多數幼兒園讓孩子購買統一的服裝。然而演出過后,不少家長抱怨,演出服成了“雞肋”,如何處理它們成了難題。
“曇花一現”后淪為“雞肋”
統一服裝表演節目的現象很普遍,這些服裝多由家長出錢購買,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。為了配合孩子的演出,一般家長對于學校老師提出購買演出服,不會提出異議。“為了百十塊錢的事,有幾個家長愿意為難孩子呢?”采訪中,很多家長如是說。
這些演出服用過了之后,家長們是如何處理的呢?“我家幼兒園的演出服,收了兩年,今年換季收拾衣服時,覺得實在是用不到,扔掉了。”
記者采訪了解到,大多數演出服不適合平時穿著,家長對此也都束手無策,采取最多的方法是收在家里,過一段時間后,同舊衣服一起處理。僅有少數家長會在跳蚤市場轉讓,但由于實用性差、風格不一致等原因,成功率非常小。
建議:以租代買,避免浪費
“上幼兒園3年最少需要3套演出服裝,加起來200多元。”市民王女士說,雖然200多元并不是一個大數目,但演出服在生活中也不會再穿。“感覺3套衣服只穿一次會比較浪費,也不利于孩子養成簡樸、不奢侈的好習慣”。
“我記得我們小時候參加學校演出,都是由老師統一去租服裝,價格肯定要比買的便宜。”市民馬女士說,現在買演出服已經成了常態,建議學校對于平時不能穿的表演服也能像過去那樣,采取租賃的方式,避免演出服穿過一次就扔的命運。
市區一家幼兒園負責人則建議,對于比較艷麗、平時不適合穿的舞臺服由幼兒園出資購買,表演結束后放入幼兒園的表演服庫,用于以后表演,而平時也可以穿的衣服由學校老師網購、學生家長出錢,這樣既不浪費,孩子在六一兒童節時也能光鮮靚麗地參加表演。“幼兒園與幼兒園之間也可以多交流,相互借演出服,這樣每年表演時,孩子的舞臺服裝可以更豐富。”